国君造句(精选127句)

1、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孙中山

2、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3、现在我担忧的倒不是流星的出现,而是国君贪恋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疏远贤臣,长期下去,灾难必然降临到我们齐国。国君的这些过失,靠祈祷是帮不了忙的。

4、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5、这可恶的奸臣仗着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6、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7、由国君亲临指挥,战无不胜,所向披靡,阅兵之后罗斯托夫和多数军官都是这样想的。

8、这可恶的奸臣仗著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9、古人说“:天生羽翼,民无二王。”魏国既有我做国君,你便要少在老百姓当中去出些主意,不要专门向愚蠢的人们讨好!

10、1815年,随着他的胜利,法国君主政体再次建立。

11、晋国的国君想要攻打虢国,可是晋、虢之间还隔着一个虞国,要灭虢国必须假道虞国.

12、曼谷始建于1782年,曼谷王朝开国君主拉玛一世登基后,经历代不断扩建,终于建成规模宏大的大皇宫建筑群,现仅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而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都给游客倍感震撼。

13、正式君主立宪制,其行政的国家是英国君主,所代表的总督秘书长.

14、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慎到

15、嬖臣自身的局限性和国君力量的孱弱,最终导致他们的失败。

16、柏克的权利理论是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辩护的理论。

17、诚然,这部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保证了国会权力,限制了王权,形成的权力结构沿用至今。

18、将印有英国君主头像的邮票倒贴在信封上即犯下叛国罪.

19、听说楚国国君王正想方设法招纳贤士.

20、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21、太子出生,国君和夫人要沐浴穿朝服去朝见国君.

22、逐渐失势的国君利用各种力量与强势的世卿抗衡,嬖臣是国君为了维护君权所依赖的重要力量之一。

23、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

24、开国君主都如此,大理国崇尚佛教的情况可以想象。当时大理国的百姓,都以崇信佛教为容。

25、卿大夫与国君和卿大夫之间的斗争是世禄制发展的结果,同时世禄制也在世族的斗争中遭到破坏。

26、英国君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的历史几乎可追溯到一千年以前,典礼的盛况在全世界都可谓是无可比拟的。

27、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28、墨子:国之将亡,必有七患国防之患:不修国防大兴宫殿粉饰太平外交之患:大敌当前外无盟友孤立无援财政之患:分配不公铺张浪费穷尽民用内政之患:仕皆渔私修法禁言不问国是国君之患:闭门自大标榜先进坐以待毙团队之患:用人不当小人当道离心离德政权之患:民无食用国无贤能赏罚失威。

2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0、曾子坚持他简单朴素,沉稳,安宁,祥和的生活,不论你是国君或诸候都请不动他。

31、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32、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33、这可恶的奸臣仗著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34、古人说“:天生羽翼,民无二王。”魏国既有我做国君,你便要少在老百姓当中去出些主意,不要专门向愚蠢的人们讨好!

35、把带有英国君主的邮票倒贴属于叛国罪.

36、我曾经是个国君,人们敬畏我的名字,我的大军横扫天下,所到之处敌人尽灭。

37、藩国的文学多为藩国君臣所作,藩王的文学审美观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8、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39、中国君主*制政治的苛酷专断及与之相一致的人的工具化、手段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韩非思想的现实结果。

40、宋襄公是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代宋国的国君.

41、在封君封臣制度下,中世纪英国国王具有全国最高封君和国君的双重身份。

42、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首脑.

43、英国君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的历史几乎。

44、汉、隋两代的酷吏虽然在执法严峻、效忠国君、治理有效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之间又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45、春秋国君祖先神作为国家保护神,保护的对象本质上是列国君主及其宗族的家天下,而不是国中的民众。

46、1791年,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实验因为国王和王后的行动而突然结束,他们与国外的贵族朋友、君主主义者互相勾结。

47、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成为第一位庆祝“钻石婚”的英国君主.

48、古代国君夫人对诸侯自称的谦词。

49、吴国太师当然不能容忍有人敢在老虎头上搔痒,吴国太师逼迫吴国国君下令,要杀严家全家。

50、郑国就这么走马灯似地换着国君,而祭足则不倒翁似地永远屹立。

51、近亲通婚、遗传基因衰败,过着刻板、乏味日子的西班牙国君,统治着沉闷的王朝。

52、我人微言轻,怎么可能左右国君的决定?

53、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54、有不少翻译的通司,个个忙得满头大汗,城门只放诸侯、方国君主、部族首领进去,随同之人都挡在外面。

55、让宰夫和大夫去周旋揖让,不仅没有了君臣无别的顾忌,而且可以使国君和卿得到解脱,坐观其成,欢聚燕饮。

56、一般诸侯国国君的嫡长子继承父位当国君;庶子无权继承君位,必须分出去自立一家,且不能袭用父亲的姓氏,必须另外取姓。

57、国君燕简公朝歌夜弦,喜乐好淫。

58、六国国君魂飞神丧,都以为自己的国度必亡,会沦为天宸大帝筑造不败辉煌的牺牲品,他们将为天宸大帝筑造一个不王国。

59、迂夫子,好一个迂夫子!也罢,念你一片忠心,请夫子帮意如往郓城请回国君

60、面对此情此景,是否让风雨出来接见尼国的国君,桑菊和欧静在风雨的房前产生了重大的争执。

61、鲁国不愧为“礼仪之邦”,对哀姜仍以国君夫人之礼下葬。

62、他,宫自傲,西穹国君,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得不到她宁愿毁了她。

63、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64、龙座之上,身着皇袍的易国国君端坐,如龙似虎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儿子,威严之后则是疲惫不堪的身躯。

65、孔海钦则认为,“子见南子”这一段其实最精华,南子作为国君夫人,当时传闻与宋国公子宋朝有染,名声不好。

66、东偏殿比西偏殿大出许多,九开间五进,是国君日常料理国务的主要场所,重门叠户,划分了诸多区域。

67、木夏国国君也不过如此草包,既是日日夜夜不离的香都分辨不出,活该被擒。

68、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街六市,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

69、周公旦决定,将原来武庚统治的地盘划为卫国,把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为卫国国君,将殷朝旧墟朝歌作为卫国国都,管理殷民七族。

70、1号墓主,是倗国国君夫人毕姬。

71、记者万国君摄影王欢昨天,陈女士因参加了一场抽奖活动,在家中懊恼不已。

72、有扈国君因病在床,夏启率兵亲到床前,将有扈国君杀死,并将有扈国君子孙也是夏启的表兄弟们,降为牧竖,苦贱不堪。

73、假发套,身穿氅衣,项系围巾,很像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君主。

74、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后裔。

75、骑士团鼎盛时,实际可以看作是欧洲的“幕府时代”,其也就成为教皇和各国君主妥协后的“替罪羊”。

76、他就是西越国君慕容昊天,在位将近二十年,是位忧国忧民深得民心的好君王。

77、自从有熊国国君少典娶有?f氏为妻而生下黄帝和炎帝之后,晋南、豫西和关中的东沿一带就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萃聚之地。

78、早期和中期的楚国君臣比较注意律己和节俭,关注民间疾苦,因而形成了某种政清人和的局面。

79、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80、从墓葬形制,器物组合,青铜器的精致,大量的精美玉器,尤其是多达574件的绿松石、玛瑙串珠等推测,墓主应是逄国某一国君夫人。

81、早在奴隶制时期的周朝,天子和国君们尚能允许民间以诗讽谏,并派出官员观采民风以化民俗,调查施政以证得失利弊。

82、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驱逐国君的重大政治事件。

83、国君已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夫复何言?

84、王子袁牧为了夺取王位,暗中派出死士冒充羌国使者以献画为名刺杀了斐国君王袁孟琦。

85、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有些年头了,一开始以脏乱差名闻天下,自从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当国君后,推行“胡服骑射”。

86、程婴腆颜求生,那算得上义士,不过如果我不以此报答赵氏的恩情,恐怕国君千金的赏赐就拿不安稳了?

87、羽受天命,与国君一起变法,知道其艰难困苦,可是不愿埋天怨地。

88、出此题者,不外乎是想体现国君爱民之心,而沐言也不会傻到现在写首针砭时弊的诗句来。

89、燮国国君初丧,有传闻国君遗诏有诈,新君名不正严不顺。

90、从秦至清的帝制时代,值得称道的好皇帝屈指可数,除了打天下的开国君主,大多数守成君主,实在难以恭维。

91、中国古代的起源在中原地区,而楚国最初只是偏远的不毛之地,周朝的时候封爵,公侯伯子男五级,楚的国君只是子爵。

92、正是海阔凭鱼跃,九丘国国君哪里惹得起苗家先祖?委屈的跟孙子似的,任他想干嘛干嘛,所幸苗家先祖不是贪得无厌之人,只要了苗圃城,改名苗圃国。

93、于是吩咐内侍,准备延接典礼,对三苗国君特加优渥,让他心悦诚服。

94、从国君到百姓,“巧伪趋利”现象带有普遍性。

95、赵霰身为国君无所作为,只会大兴土木修造宫殿游园,日日醉酒淫乐,夜夜笙歌不绝,相比桀纣犹有过之,十足是个亡国之君。

96、宋襄公在平定齐国君位之乱后,野心迅速膨胀起来。

97、为了让吕子能成为别人眼里的贵人,国君甚至都在节衣缩食。

98、启奏陛下,臣愿意接手木夏国,暂代国君职位,只是皇后日日守着这后宫。

99、死者有士的身份,是国君的臣下,犹如国君的股肱耳目,彼此有恩情。

100、左右两公子都怨恨朔向宣公进馋言陷害太子伋,自己取太子位而代之,于是起兵攻打惠公,另立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

101、当时的随行大夫都有负责相礼的任务,为自己的国君安排好各种应酬礼节,要命的是不但鲁昭公自己,连他这次带来的孟僖子也不善于礼仪。

10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03、使者此时即将向聘问国国君行聘享礼,所以要‘袭‘而执圭。

104、如果苛刻一点说中间还有一个国君“太甲”,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

105、至次年之春,诸国赴会者,接踵不绝,惟鲁、卫托故不至,宋遣大夫向戍代行,其他蔡、陈、徐、滕、顿、胡、沈、小邾等国君,俱亲身赴会。

106、而另一面,帝蚩国君赵龙宇龙心大悦,大赦天下,封侯拜相,一时间繁华不可同年而语矣。

107、乔峰不惜以武力阻止辽国君主耶律洪基侵宋,使他许下永不侵略的承诺,中原武林知错怪乔峰。

108、双方进行了8年的讨价还价,晋国终于同意借用大家都知道的太伯、仲雍南奔的故事,附会出了这么一个吴国国君的祖谱。

109、妫恨兮,史称息妫,先为息国国君夫人,后为楚国王后。

110、赵武灵王,约生于赵肃侯十年(前340年),卒于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名雍,三家分晋后赵国的第六代国君(前325年至前299年在位,执政27年)。

111、在炎国,苏天战功显赫,乃是一代至强者,被誉为战王,但国君给苏天封王赐土,苏天只接受了王位,并没有要封土。

112、他终于成为了让四海宾服的大帝国君主——昭烈文皇帝。

113、使者奉束帛加璧,上堂面朝东代表自己的国君致词,并向国君赠送币帛。

114、后来,齐国进攻鲁国,鲁国的国君想起用吴起为将,但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而不太信任他。

115、国君请看,这里是太极殿,就是您每日上朝之所,沿着太极殿往东则是保和殿,为日宴王公大臣和各国使节的场所……

116、公子纠是鲁国的外甥,没能当上国君,鲁国当然不肯甘休,就把军队开到齐都临淄以东的乾时(今山东桓台县南),向齐国进攻。

117、在他周游期间,政治暖风吹向了他的政敌、徐国国君徐偃王,原先臣服于穆王的九夷开始与徐国热络。

118、等待她的,是邻国那个不顾世俗,对她一往情深的国君

119、游说辩论不过是为了让国君更好的接受“仁道”,孟子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要宣传自己的主张,所以他绝不会像诡辩者一样违背信仰、败坏初心。

120、京师破,国君亡,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121、《士相见礼》除了记载士与士相见的礼节之外,还记载了由此推及的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见于国君等仪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贵族阶层的交际礼仪,下面略作介绍。

122、苏王府,虽比不上皇宫的恢宏与大气,但在皇都内,也算是富丽堂皇了,这是国君赐下的府邸,雕梁画栋,檐牙高啄。

123、他出使途经徐国(在现在安徽泗县北),徐国国君很喜欢他佩带的宝剑,但却不好意思开口。

124、正考父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德高望重,深受几代国君器重,官拜上卿。

125、所以也难怪后来刘德堂叔淮南王刘安好好的国君不当,跑去发明豆腐了。

126、主少国疑呀,主少国疑呀,这样年少的国君,这样无用的皇室,如何比得过身强力壮老谋深算的杨坚。

127、转眼之间,齐国政局已经“老母鸡变鸭”,公子小白生米煮成熟饭,大摇大摆登上国君位,这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推荐造句